「中史係咪正係死背書嘅科目?」
根據考評局的數據,2023 年約有接近六千人報考中國歷史科。相較起來,它並非屬於十分小眾的科目類別之中。
但同學在中三選科的時候,往往會對其產生不同的既有概念和疑惑。「初中已經讀過的內容為什麼高中要再讀一次?」「中史單靠背書已經足以考到高分?」
這次「中三選科 101」便收集了大家對中史的疑問,並從過來人的角度,提供與科目有關的基本資訊、常見問題的解答以及修讀完畢後的想法。希望能幫助各位選科的同學對中史這一科了解更多,從而作出最合適的選擇。
課程內容
中國歷史課程分為「必修單元」及「選修單元」兩個部分。
「必修單元」
課程涵蓋内容自夏、商、周開始,一直至十九世紀中葉,即鴉片戰爭之前的歷史,較側重於「時間、延續與轉變」的觀念。當中包括(節錄) :
課程涵蓋内容由鴉片戰爭為始,新中國成立為末展開。當中,課程被分爲三個主要時期:
近代史課程涵蓋内容包括(節錄) :
「選修單元」
「選修單元」則有六個單元可供同學選擇,包括:
同學需在六個單元中選擇其中一個來深入研讀,以為未來的公開考試作準備。
評核資訊
中國歷史的 DSE 考核設有兩份試卷:
設必答題,涵蓋範圍為必修部分的所有課題。
根據選修部分而設的問題。當中共有六個單元,每單元各設有三題,同學需要在修讀的單元中選答兩題,共答兩題完卷。
由於 2024 與 2025 的試卷分數比重,考試安排等均有不同,同學可參閲考評局的評核大綱作更詳細的瞭解。
疑難排解 Q&A
如同前面提到的課程安排一般,中史需要背誦的内容有一定分量。
若然同學們有興趣選擇中史這一科的話,就必定要做好需要大量背誦史實的心理準備。因爲在高中的課程編排中,中史科是以增加對中國歷史整體發展的掌握和學會基本的歷史研習態度與方法為目標。
因此,書本上課程屬基本、且必須要掌握好的部分。加上中史是一科結合社會、人文的學科,相較起來,更重要的應為同學在透過課本掌握研習方法後,於課外時間掌握更多的史料。
因而在選讀中史的時候,決心和耐力缺一不可。
無可否認地中史這一科需要背誦的内容不少,如:
但如同教育局所寫的課程指引中提到,中史並非只憑「死記硬背」便可以讀的好的科目,也同樣不希望同學在完成三年的高中課程後只學到如何背書。
事實上,如同文學科一樣,背史料的目的在於為後續的分析提供客觀資訊,從而令個人論點得到充分的支持。
因此,擁有良好的背誦能力對修讀這一科有一定幫助,但並不是決定讀得好不好和高不高分的決定性因素。相較起來,以下能力更為重要:
中史的必修與選修課程均有一定分量,但緊迫與否仍視乎不同學校與不同老師對於課堂的規劃與側重方向。較爲理想的狀況為在中五下學期開始便進入到選修部分,以便有更充分的時間來進行操卷等練習。
同時,由於課程涵蓋範圍較大,同學宜上課前便做好預習,如閲讀書本上提供的史料,又或提前搜集有關該時期大概的社會現況,從宏觀上瞭解更多;平日亦宜多閲讀相關方面的書籍,以幫助自己在上課時更容易掌握重點,為公開考試打好基礎。
就客觀而言,根據過往數據,中史 Lv 5 的 Cut Off 大約在 65% – 75% 之間,而 5** 則要達 75% – 85%。因此,若然想要考取理想成績便必然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至於難易與否,則視乎個人的狀況才能定奪。
不過,中史是一科只要有用心去讀,願意背誦史料的話便不會考得太差的科目。能夠考到 Lv 5 是個人能力的體現。至於摘星,則更視乎同學們臨場的表現與狀態是否能脫穎而出。
只讀教科書的內容並不足以令同學考到高分。參考考評局的等級描述,第五級的關鍵在於「有廣泛的認識」,因此充足且正確的史實才是考到高分的必備條件。
教科書的篇幅有限,且每一個出版社對於課題的側重點也有不同,有些集中在解釋相關概念,有些則在於提供更多例子助同學應考。因此,同學不宜過分依賴教科書。相反,同學可以:
初中中史科旨在提升同學對於這一科的興趣,並且教授基本的概念以及知識,如地名、政策名字等等,令同學們可以對中史有一個宏觀的概念;但高中中史科則在此基礎上更加深入。
以下以「秦始皇一統天下」的學習內容作比較(節錄):
不過,每一間學校的初中課程安排都各不相同,難以一概而論。但大致上,初中中史課程安排講求「廣度」,而到了高中,則是「廣度」與「深度」並重。
這視乎每個課題的側重點。
高中中史有些課題比較注重於朝代的制度與理念,這些課題重點在於學生能否運用史實去演繹政治制度與內容,而不在於歷史過程。例如宋朝的中央集權、清朝的君主集權。在回答宋朝中央集權的問題時,當遇到需要論證宋代削弱宰相權利的問題,我們便需要舉出宋代設參知政事作為副相的史實,以監督宰相和牽制宰相的權力。
誠然,了解多一點歷史進程也有助於理解這些課題。同學可以在課餘時間探討更多,但若是以應試為目標,則無須花費過多時間在當中。
但有些課題,其學習重點便注重於歷史進程。同學便需要熟記歷史過程,加以例證去論證觀點。例如說民初政局、國共合作以及抗日戰爭。在回答抗日戰爭的問題時,若遇到需要舉出中國能在抗日戰爭中取勝的原因,便需要舉出詳細的過程並且加以解說。
比如,其中一個勝利原因是因為中國戰術運用得宜,中國以「游擊戰」戰術,在山壑高地箝制日本,應對日本的侵略。在三次長沙會戰時便使用了游擊戰戰術,殲滅日軍。
因此,是否需要讀歷史過程,須得看不同課題之間的側重點。
以上是有關高中科目-中國文學的介紹!如有任何疑問,歡迎透過以下 IG DM 聯絡我們!
教育局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 中國歷史 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
https://334.edb.hkedcity.net/new/doc/chi/curriculum2015/CHist_CAGuide_2015.pdf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 中國歷史科 評核大綱
https://www.hkeaa.edu.hk/tc/hkdse/assessment/subject_information/category_a_subjects/hkdse_subj.html?A2&2&8_1